辛卯三月十四,与编委诸君同游南靖土楼。是日风和日丽,晨八时由厦发车,午时至田螺坑观“四菜一汤”名景,继观“东倒西斜”裕昌楼,游人如织,甚不快意。导游郑君荐其自家所在河坑楼群,欣然前往。河坑群楼气势恢宏,姿态各异,盖因尚未开发,得以悠然独享,流连忘返,始知世遗名头非虚也。夜宿塔下,高山水乡,静谧宜人。诸君趁夜游溪,出村十余里,遇竹亭,坐而联诗,继以高歌,听鸟语虫鸣,甚乐。归而聚饮桥上,流水潺潺,山月清明,别有妙趣。微醺而卧,夜半闻雨,晓看山色青葱,白雾蒸腾,恍若仙境。幸甚至哉,试填长调以记之:闽南落花节气,漫晴川碧树。熏风软、招惹闲情,众君相约南去。不半日、山重水复,轻车已过盘旋路。看窗前景致,峰峦耸峙如怒。幽谷层林,溪畔村野,尽楼群雄武。形于外、奇伟巍然,方圆错落有序。或梅花、四环拱列,或北斗、七星分布。教行人、侧目移神,徜徉停驻。神龛水井,犬舍鸡栏,各于内足具。浑一体、高墙厚壁,立柱横梁,一脉传来,几番风雨?山高林茂,蛮荒之地,前人开石夯山土,历流年、坚守家园固。人间正道,今世印证沧桑,赢得世遗名著。登楼思忆,光影斜阳,不觉天将暮。唤朋侣、驿馆小住。碧水溪清,静巷花红,新茶甘苦。醇绵米酒,迷蒙蟾桂,小桥浅唱竞凭栏。夜阑珊、收拾悠然绪。幽窗断续虫鸣,一梦天明,卧听山雨。上面这首《莺啼序》并序是年与同事同游后的记录,虽然14年与家人重游云水谣并没有再去塔下,然而塔下的旖旎风光却依然时常萦绕在脑海。塔下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建于年,现有多户人家,是一个中国典型客家村落。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竹林茂密,翠接云天;林阴深处,青气浮浮;淡淡霭雾,划出几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的起伏檐角。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溪水快快活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嗅出许多逝去的年代,追寻历史行走的印记。村中一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每天都把清澈和洁净送到家家户户,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溪流,建国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溪流上建造了11座石拱、钢筋水泥桥,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妖娆。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只是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这个名字。那时塔下还是荒山野岭,荆棘遍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族逐渐兴旺,原来居住的土茅屋已不适应聚居需要,于是在沟谷两边建造土楼。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后来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遍布,千姿百态,气势恢宏。清朝末年,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塔下没有土地建造大型土楼,张姓族人便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奇妙景观。要到塔下村,必先经过田螺坑,闻名于世的“四菜一汤”土楼群就位于这里。“上看一朵花,下看布达拉。田螺坑的这五座土楼,居高俯瞰,宛若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山间。而从下观景台仰望,又恍若横空而出的布达拉宫般庄严巍峨。田螺坑五座土楼的修建都讲究风水,房子基本是坐东北朝西南,中间的方楼叫步云楼,处于土位,东边的圆楼叫和昌楼,处木位,南边圆楼为瑞云楼,处火位,西边圆楼叫文昌楼,处金位,北边楼叫振昌楼,处水位。这个俗称“四菜一汤”的建筑群,其实暗合中国古铜钱通宝的意味,外圆内方。从田螺坑往下,路边一幢圆形土楼,这就是俗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真是神奇。裕昌楼的柱子为何是斜的,众说纷纭,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当年盖土楼时是阴冷冬季,土楼盖到三层,工匠加班至深夜,主人忘记给工匠送夜宵,饥肠辘辘的工匠们有些抱怨,匆匆锯了几个榫头,凿了几个榫眼,便叹息着钻入冰凉的被窝。不知是工匠们夜里饿得魂不守舍还是有意恶作剧,加班做出的榫头都太小,榫眼都太大,凑起来松松垮垮。这一情况主人并未发现,工匠也没返工重做。但是有心的工匠们心中是有数的,在盖第四层时开始往回找补。裕昌楼竣工后看上去并无异样,随着岁月的推移,三层和四层回廊木柱却逐渐向两个不同方向倾斜。然而这种倾斜并没有影响到整幢建筑的牢固,六百多年风风雨雨过去了,裕昌楼至今依然屹立如初。塔下村另一知名的重要建筑,就是张氏祖祠的德远堂,是全国唯一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家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已有多年的历史。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双龙戏珠”,屋脊上用各色瓷片粘贴的浮雕,有三国志、八仙、封神榜等历史人物,有龙、虎、狮、麒麟、凤凰、雉鸡等珍禽名兽,有牡丹、山茶、兰花、菊花等名花异草,百兽争鸣,百花争艳,构图精巧,惟妙惟肖。堂前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塘边耸立着二十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这是为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而设立的,文科顶端是笔,武科顶端便是刀。石旗杆高耸入云,庄严肃穆,气势非凡。据考证德远堂的旗杆是全国家庙中最多的,村人长期的崇文尊贤之风可见一斑。在塔下,你可以独坐在榕影下看着清澈流水发呆,也可以徜徉在小桥上吹吹清新的高山微风,看独树一帜的建筑和来来往往的游人。入夜,在桥头或堤堰旁,听哗哗的流水,吃当地美食,喝醇厚的米酒,与朋友家人聊聊天,海阔天空,什么都不去想,也可以什么都去想。最终,枕着水流与虫鸣的声音,酣然入梦。塔下,有周庄一样小桥流水的秀美风光,有古镇的古朴隽永味道,有深山的清新空气,适合去小住,去放松心情。上次去时,一干好友乘夜游溪,深夜赌酒,记忆犹深,其中趣味至今回味。数年之后早已生涯辗转各自天涯了,有关塔下的回忆,亦定格在溪声榕影午夜清风之中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