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有什么特点?
答:
福建土楼:唐宋时期大量中原士民辗转南迁,与福建地方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大型民居建筑。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包括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
福建土楼建筑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建筑思想以及吸收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黏土、杉木、石头和竹片等建筑材料,建成的土楼墙坚固。
福建土楼主要有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三种类型及其他变异形式,外观表现出防御性,具有抗震、防盗和冬暖夏凉等性能。
土楼内部一般呈中轴对称,修有祠堂。普通土楼高三四层,多间住房,可住—人;大型圆楼高五六层,内有—间住房,可容纳—人。■房间由木构件组成,居住空间对内院敞开,便于交流和互助,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要求。■这种整体性、群体性家族聚居模式是群体文化模式的见证,也是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