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417/4610524.html
「本文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编者的话:
福建,全国唯一名字冠福的省份。福文化,是充满幸福感的福建文化。公元年,唐朝设置福建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历史上便有了“福建”。千百年来,福建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在祖国东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智慧努力开拓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孕育出独特的福文化。这些文化因子不断生根发芽,传承创新,生生不息,以无以伦比的绚丽色彩不断绽放。
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是人们心中最质朴的心愿,也激发着这片土地上最具创造力的实践。为了让外地游客更快了解福建,让福建人更钟情、更热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今起,东南网聚焦福建的曲艺文化、信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工匠文化、诗书文化、摩崖文化、建筑文化等,特别推出"福闻话"融媒体专栏。让我们一起倾听、感知博大精深的福文化,携手体验新时代新福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你说我听,我说你知”,"福闻话"带您知闽,更懂闽!
丨一戏倾城,戏如人生丨
一帧帧蹑影舞春、广袖拂尘的身影
挥洒淋漓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看戏,享一场人生嘉年华
12月13日
福建省第八届艺术节开幕
连日来近百场演出让群众大饱眼福
这是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
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
这是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就在本周
福建省第八届艺术节
将落下大幕
艺术节期间,多部经典戏曲
和新编传统戏上演
赢得满堂彩
戏剧是中国人的一条基因编码
是代表中国文化的一支独特符号
福建人,也不例外
我们骨子里流淌着戏剧滋养的血液
千百年来
八闽各地用乡音演绎戏剧
诉说精彩的福建故事
追寻福建戏剧的历史
就是追寻千百年来“衣冠南渡”时
中原文化流布东南的历史里
一道被遮蔽千年的风景
一条被历史遗忘的叙述脉络
一个丢失的古老的戏曲世界
一卷作为“南戏遗响”的现世孤本
福建是中国的戏剧大省
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
五大剧种常演不衰
还有许多的地方小戏也深受群众喜爱
如果我们能够在晴朗的夜空里
驾着云彩在八闽大地之上飞翔
我们一定会发现在那些村庄里
有许多的戏台锣鼓正酣
“戏”说福建
福建戏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名花,它源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传承于当代,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特色鲜明。其中,以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歌仔戏)五大戏曲最为出名。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闽剧以四大唱腔做“根”,福州方言为“本”,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传统戏曲剧种。广泛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莆仙戏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据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
梨园戏
梨园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高甲戏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最初是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芗剧(歌仔戏)
芗剧《保婴记》剧照
芗剧原名歌仔戏,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其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唱词通俗,多用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
福建戏曲更是中华戏曲文化家庭中
一颗极具地方特色的明珠
经典永流传、国粹散芬芳
喜欢戏曲的小伙伴
你还记得她们的高光时刻吗
闽剧情连两岸
福州一座有着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古城孕育古剧。
早在唐代,福州就有歌舞百戏的演出,到现在还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浓浓夜色之中,街头巷尾,巨大的榕树下,搭起简易的戏台,台上粉墨春秋,唱念做打,台下观众或站或坐,心醉入神。
吸引着戏迷自带板凳,早早就赶来占位置的,这就是雅俗共赏的闽剧!
年,经国务院批准,闽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是闽剧的故乡,台湾则是闽剧的第二故乡。福州与台湾一衣带水,往来方便,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属一个文化圈。近一个世纪来,闽台两地闽剧在台湾影响之大,传播之广,观众之多,感情之深是十分感人的,它是乡情乡音的凝聚,是闽剧艺术魅力的表现。
清人绘的“明人演戏图”。明清是福建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声腔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深刻地影响了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曲剧种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至上世纪40年代,福州闽班“旧赛乐”、“上天仙”、“三赛乐”、“新赛乐”、“新国风”等,曾先后应台湾福州同乡会的邀请,赴台湾巡回演出,深受台湾同胞的欢迎。
福州三坊七巷衣锦坊水榭戏台。戏台面积约30平方米,呈四角形,中隔天井,造型独特,别具风格。整座戏台立于水池上,地下涌泉长年不涸。这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莆仙戏的世界级亮相
应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仙游县鲤声剧团于年10月19日至10月29日,二度赴法国参加第六届“法国中国地方戏曲节”演出,并在法国巴黎市蒙福乐特剧院表演莆仙戏“目连戏”之《开荤咒誓》,在世界艺术之都再次展现莆仙戏的魅力。
这是被誉为千年“活化石”的莆仙戏二度受到邀请,走出国门赴法国参加演出。作为一个地方剧种,连续两次受邀到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法国巴黎演出,这在全国戏剧艺术界尚属首次。
据悉,巴黎中国戏曲节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每两年一届。年,鲤声剧团作为受邀的五个剧团中唯一的县级剧团,首次赴法演出《白兔记》,一度惊艳巴黎,并摘走最佳传统剧目大奖。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唐,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较完整地保留着宋元南戏的古风遗制,该剧形式和表演特点,享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美誉。
梨园戏惊艳欧洲
应法国MC93剧院的盛情邀请,作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重点文化活动,年6月2日至25日期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远赴法国巴黎、里昂、希腊雅典三座欧洲名城,进行梨园戏精品剧目《董生与李氏》的巡回演出,一共演出12场,巴黎8场,里昂2场,雅典2场。演出取得很大成功,受到欧洲文艺界的很高赞誉与观众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推广了福建省博大精深的地方戏剧文化。
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是根据老艺人蔡尤本、许志仁的口述本整理的。年12月,由文化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获奖戏曲剧目。
特别是年6月6日的首场演出,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法国观众凝神屏息,沉醉于舞台上的一科一曲。演出结束后,在长达8分多钟的时间里,台上的演员反复出场谢幕多达10次,台下的观众仍纹丝不动地坐于原处,掌声雷动,久久不愿离去。
《董生与李氏》在国内获得诸多奖项,被戏剧界整体评价为近年来最完美的梨园戏。
梨园戏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已有年的历史。梨园戏因保留了许多早期南戏的剧目,故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称。从表现形式上看,梨园戏尽管古老而传统,却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董生与李氏》一剧,法文名《寡妇与才子》,表现了中国古代人关于爱情与婚姻、道德与伦理的观念。剧情充满悬念和冲突,演员表演精雕细琢,感情充沛富于变化,闽南方言的唱腔细腻婉转,生活化的对白幽默诙谐,译成法文字幕后不失风味,令法国观众不时爆发出会意的笑声。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法演出的布景道具简洁而优雅,灯光美轮美奂,富有层次,细节之处体现出中法两国技术团队对梨园戏这门古老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高甲戏屡登春晚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海内外有着极大的影响。
安溪县高甲戏剧团创建于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溪高甲戏创下了二度进京献演、荣获三项国家级大奖、12次应邀参加春晚、多次出访东南亚等诸多辉煌成绩。
高甲戏传统剧目《管甫送》剧照
高甲戏的剧目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它有多种传统剧目,包括《大闹花府》《困河东》《斩黄袍》《林文生告御状》《管甫送》《杏元思钗》《孟姜女》《番婆弄》《唐二别》及连台本戏《三国》《岳传》等。高甲戏的音乐曲牌属南音系统,大都来自南音和木偶戏,但节奏、旋律有所变化。演员演唱时用本嗓,行腔雄浑高昂,也不乏清婉细腻的音韵。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文乐和武乐两种,文乐以唢呐为主,辅以品箫、洞箫、二弦、三弦、琵琶等;武乐包括百鼓、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响盏、小叫等,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高甲戏经典剧目《连升三级》剧照
高甲戏的脚色行当原只有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陆续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等。这些行当中,以丑最为突出。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分文、武丑。文丑有长衫丑和短衫丑,武丑有师爷丑和捆身丑。女丑则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几十种。丑行表演艺术丰富多姿,艺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创造设计了公子丑、破衫丑、傀儡丑等表演类型,以对不同人物典型行为的拟示或以对木偶戏和动物动作的模仿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轻松幽默,妙趣横生,夸张而不失实,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高甲戏的武打中吸收了提线木偶和民间舞狮的技艺,形成“冷煎盘”、“大碰场”、“凤摆尾”等动作,别具特色。
台湾歌仔戏与闽南芗剧的渊源
年,台湾“三乐轩”歌仔戏剧团,横渡海峡,来到角美白礁祭祀先师——大道公,并在“慈济宫”前演唱台湾歌仔戏,揭开了台湾歌仔戏传入闽南的序幕。从此,歌仔戏这朵凝集着台湾同胞心血的艺术奇葩,就在闽南各地生根、发芽、开花,它以累累的硕果,架起一道灿烂的彩桥,横贯海峡两岸,沟通了闽台两地人民的心灵。
年,南靖县都马乡改良戏剧团,在临往台湾演出之前,也来到角美白礁“慈济宫”进香,并向乡亲作告别演出,他们从白碓下船,经厦门、金门转赴台湾。从此,闽南改良戏在台湾生根开花,这种来自闽南都马的“杂碎调”,台胞称它“都马调”,因为它和台湾歌仔调同属漳州锦歌一脉相承,所以这两种声腔先后在闽台两地合流,交融一体。
年在“戏改”时,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改良戏”正名为芗剧,漳州市芗剧团是第一个成立的芗剧团,芗剧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也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
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互相借鉴,互相交融。年在台湾和福建举行的“百年歌仔——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两岸艺术家交流心得。
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这对并蒂姊妹花,曾沿着各自的生存轨道,几起几落,形成了不同的音乐特色与表演风格。闽南芗剧由于新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从传统的填词、配曲改为作曲、配器,并发展了和声、伴唱,乐队也随之扩大,还引进了西洋管弦乐。这一发展使闽南芗剧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表演艺术方面,则从早先较多受四平、梨园、京戏、竹马等剧种影响,到完全以京剧科班的教材为主,进而逐渐创造和发展了自身的一整套表演艺术程式和要求。而台湾歌仔戏在此期间,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衍生出不同的生存模式。一类是草台戏,依托乡村,较完整地保留原生态,歌仔戏的音乐和表演方面导入许多现代的时尚元素。还有一类则依托电视,走影视化的道路。
多年来,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能够互相借鉴,互相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进、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成为闽台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关系中的一条重要的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与沟通桥梁。
从鲜血浸染的红色圣地出发
拥抱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
深入伟大时代的肌体深处
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资源
福建戏剧创作正闯荡出生机勃勃的路径
大型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剧照
年以来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闽剧《生命》连续三年蝉联“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每年全国仅10部),芗剧《保婴记》、闽剧《双蝶扇》、京剧《赵武灵王》连续三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优中选优”滚动资助,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平凡的世界》连续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和滚动扶持剧目(滚动扶持年度分别为3部和4部);年以来,福建省又在全国性重大文艺评奖中斩获多个大奖:省实验闽剧院周虹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编剧王羚创作的《双蝶扇》获第23届中国曹禺剧本奖,省芳华越剧团陈丽宇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演出的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喜获“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仅11部、其中戏曲4部),实现了福建戏剧该奖项的“六连冠”。
作为非遗大省
福建目前拥有省级以上
传统戏剧类非遗49项
戏剧创作蓬勃发展的背后
是一张璀璨的成绩单
见证了福建当代文艺工作者
从高原向高峰的一次次攀登
面对新时代新阶段
福建戏曲应顺势而为
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传承与传播
探索舞台之外新的发展空间
去赢得更多人的了解与热爱
福建人爱戏也懂戏
在他们看来戏剧就是生活
而生活又像一场场精彩的戏剧
你觉得呢?
参考资料
[1]《“戏”说福建(一)》八闽戏剧
[2]《“戏”说福建(二)》八闽戏剧
东南网出品
福闻话工作室制作
责编:陈虹虹
美编:缪林西
配音:仇浩
策划:王祥楠林雯晶陈勍
监制:许上福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