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月18日电题:奔向“梅”好的“赏花经济”
新华社记者周义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低密度、短周期、近距离的乡村旅游迅速成长。赏花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卖点,为农家乐、茶舍、民宿等一批“花海+”附属产品赋能。游客饱了眼福,村民鼓了钱包,“赏花经济”正助推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青梅种植是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市场好的时候卖3块钱一斤,不好的时候跌到每斤8毛钱,收入非常不稳定。”葛岭镇溪洋村种梅大户邱永信告诉记者,近几年永泰县的青梅蜜饯加工原料滞销,给果农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青梅市场遇冷,但未曾想到,青梅树上的梅花给溪洋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忙的时候,我们村一天接待上万名游客。有些村民会沿路摆摊卖土特产,一天下来一户收入最多能达到元。”溪洋村村支书邱东兴说,村里共种植青梅多亩,腊月梅花盛开的时候非常壮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梅。
“岭上梅花开,树下炊烟生”,如同一夜飘雪的梅海景色让溪洋村成为赏梅网红打卡地。近日记者在溪洋村看到,白茫茫的梅海里游客络绎不绝,村路两旁到处是村民摆的小摊,有青梅酒、青梅汁、青梅蜜饯,挤在小摊中间的矮凳加木桌,便是露天农家乐,条件虽然简陋,但仍然“一桌难求”,时不时还有游客询问农家是否出售院子里养的土鸡土鹅。
“游客赏花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收入,还带来了返乡创业青年。”邱东兴说,这些青年创业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就业。
溪洋村“85后”青年陈晨年返乡开办文埕湾·栖心民宿,年收入达到万元。“刚回来时,正值青梅花开,我们村很美又有特色,当时就有了开民宿的想法。”陈晨说,他聘请了乡邻打扫民宿,每人每年可以拿到4万元工资。
除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消费项目,永泰县葛岭镇还通过延伸青梅产业链,解决了“赏花经济”季节性强、产品单一、留客时间短等问题。
“项目少,时间短,游客的消费就上不去,所以我们创建集青梅加工、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永泰青梅文化馆,形成地方加工业、旅游业、农业的‘三产融合’。”葛岭镇镇长林秋说,如今镇里还开发沉浸式剧本杀、漂流、温泉等体验项目,以赏花作为引擎,拉动镇里旅游收入的增长。
据了解,从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1月中旬的梅花季节,永泰县共吸引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
“未来永泰县将加快景区与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汽车露营、研学旅行等多业态融合,开发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永泰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薛夏平说。
摆脱“门票依赖”、跳出“花海复制”、避免“昙花效应”,防止“一次性消费”,以花为媒,“赏花经济”在福建多地绽放。
在福建省建宁县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梅花垇景区依托宁溪水资源和现有古梅资源,打造成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点。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梅花镇种植红梅、宫粉梅、白梅等多样树种,通过改造附属景点和配套设施,旅游收入迅速增长。
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梅林村共有青梅百余亩,发展特色旅游研学产业和青梅食品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福建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赏花经济”更是催生了乡村旅游新业态,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受惠者,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