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福建土楼,很少有人将其与闽南扯上关系,事实上,土楼遍布于这里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土楼数量多达一两千座,仅南靖县就有千余座。而我们这次参观的土楼主要就位于南靖县。
塔下村建于年,现有多户人家,五十多座方、圆土楼和三十多幢小巧别致的青砖小楼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狭长的山谷中,一条小河流过村庄,十座石桥横跨小河。被誉为“闽南周庄”。
青普文化行馆。它坐落在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从中原地区远道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定居在这一片茂泽的大山之中,建造出了为世人所惊叹的土楼,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精神,却仍保持着中原时的古老韵味。走进这远离污染、群山环抱的客家村落。做几日土楼主人。刹那间你会觉得,好似回到了那魂梦中的精神故里,那永不言弃的烟火山乡。
行馆5座土楼中有3座建于清朝,2座建于民国,改造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原始风味,目前作为酒店经营,房间改建后相当舒适,从行馆到周围的土楼景点非常方便。
张氏德远堂,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塔下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村庄东面山坡、肇基始祖原住地上建造了“张氏家庙”德远堂。
德远堂前的石坪上耸立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这石龙旗不是用来悬挂旗帜的,而是客家人用来显耀其家族人才显赫的标志。石龙旗杆全部采用石雕,结构分为底座和旗杆,旗身又分为上中下三段。杆柱浮雕蜡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每根石龙旗杆都是塔下村张氏家族历史的记载。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河坑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河坑土楼群13座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3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大型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谷之间,三面青山围合,周边田园环抱。犹如天上的七星,远望如一幅星图。
南靖青普文化行馆每天有参观体验活动,我们参加的内容是河坑七星土楼讲解体验,由河坑村的夯土技艺传承人张民泰老师带领我们领略河坑地上的七星风采,活动时长大约3小时,需要提前在酒店前台报名,有专车接送,特别适合深度和近距离了解地道的土楼建造工艺和特点。
绳庆楼独特的特点是厝包楼楼包厝,犹如一个瓮城,在土楼内部又建小房。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