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靖,可能有的人不熟悉,但是提起土楼,应该知道的人就多了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福建土楼”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的第36个世界遗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在当年冷战思维下,还曾被美国的间谍卫星误以为是中国导弹发射基地,还着实令当时的总统里根紧张了一阵。
田螺坑土楼群是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
从山顶的观景台往下俯瞰,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
从制高点的观景台旁边的楼梯往下走,来去一个个参观这个神奇的四菜一汤。山里时而雾气飘荡,时而又蓝天白云,变幻莫测的天气更给土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田螺坑土楼群的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年,步云楼的左下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年,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
走进土楼内,才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他的神奇。土楼建筑的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
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
不同于大部分景区,土楼人家仍然世代居住在此,他们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游人的影响。除了一楼的住户会出售些土楼特产,土楼客家人的生活仍在延续。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门前嬉戏的小女孩,一点不畏惧镜头。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农用设施,逢年过节,土楼人会用门厅处的石碓打制糍粑,敬奉祖先,祭拜神灵,祈求来年丰收,然后全家人品尝糍粑,其乐融融。刚好碰上文昌楼内的打糍粑,不同于我们经常见到的用手舂,这个可是真正的脚踩捶打,要三人合力,利用石碓
的惯性,还有一人在下方不停地翻动糯米,防止过热。
土楼是一本读不尽的书,田螺坑土楼群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篇章。游土楼,若有时间可以住在土楼内,真正体验土楼人家的生活气息,领略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不同光线下田螺坑各个角度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