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夜读家乡的巴浪干闽南日报

家乡的巴浪干(朗诵:小琦).07:16来自闽南日报

家乡的巴浪干

巴浪干的确切叫法应是巴浪鱼干。但家乡人叫惯了,就约定俗成了,就像我们称呼“鹌鹑蛋”,很少刻意在“鹌鹑”后加个“鸟”字。

巴浪在闽南口语中大抵是拍、打、扇着浪花的意思,但又绝不等同于此。你知道,翻译的词总是失了点原生语言的韵味。否则叫拍浪鱼、打浪鱼、扇浪鱼试试?都没有巴浪鱼来得精准传神。劳动人民的智慧叫法,也道出了这种洄游鱼类的某种生活习性,即生活在海水中上层。

我曾在某个遥远的夏天跟家乡的渔民出海捕鱼。我坐在船头,仰观海蓝色的天珠白的鸟盘旋,俯察天蓝色的海黛脊的鱼随船潜行。我的感官忙不过来。四个草绿渔衣的汉子在黄白相缀的竹排上迎风而立,一张张黝黑的脸,叼一根根白色的卷烟,星火红了又灭,灭了又红,烟圈浮腾。发动机在船尾轰隆隆咆哮,到了一处,船缓下来,我问:“海面上跳跃的是什么鱼?”

“看!青脊,白肚,梭子似的,就是巴浪。海面上跳出这么多,今天看来要有大收成咯。”船老大大声回答我。

“来!起网。”船伙计一听,捏住烟屁股大吸一口,丢掉,双手忙扯住网罟一角,“一二三——!一二三——!”众人齐发声,合着拍子,一张原先锚在海里的大网从海里渐露水面。巴浪鱼群上蹿下跳,左奔右突,越近网底,人拉网越是吃力,青脊白肚的鱼群更是使尽浑身气力做最后的挣扎,如镖箭劲射,噼啪作响。

个把时辰过去,鱼入筐中,人与海的较量宣告结束。海鸟不时掠过船面偷食,四个汉子又叼起烟,迎风而立,只笑笑地看着,全然沉浸在满载而归的欢愉里。

上了岸,鲜鱼或卖给鱼商,或带回家由妇人制作成巴浪干。妇人自有一套成熟的制鱼手艺。先是将鲜鱼均匀地铺在鱼筛子上,撒了粗盐,大灶大锅支起,烈火沸水咕噜噜叫着。下锅!竹篾编成的鱼筛子和鱼一起浸入沸水,只滚上几滚,见熟即起,如吃牛肉火锅。火候掌握得好的,待凉却,熟鱼表面会形成一层类似保护膜的东西。凉鱼平摊在烈日下连续煎晒数日,鳞光耀眼,一条条龙腾虎跃的样子。收起装箱,密封数日。等鱼干回潮,再铺开了曝晒一天。如此制成的巴浪干从夏季密封保存到冬季基本无碍。

阴雨天骤临,家庭小作坊就该发愁了。但有条件的鱼商,连接着鼓风机的烘干机早已轰轰然了。许多一平方米左右的四方竹屏上摆满了巴浪鱼,陆续送入机器中,出来时一股烘干特有的香热气息便直往鼻腔钻。闻之叫人食指大动!

诸鱼的风味,我不是未尝领略过。我懂得鲍鱼人参枸杞炖汤的回甘滋润,清蒸白鲳鱼的清甜软嫩,油炸白带鱼的外酥里鲜,剁椒鳜鱼的火辣软糯,爆炒丁香鱼干的喷香劲道,腌制小马面鱼的咸嘴开胃。但我独爱巴浪干,且窃以为日晒的比烘干的滋味更胜一筹,大概是因多了一味阳光做佐料。

我还钟爱一种创造性的混合吃法:巴浪干与烤地瓜同时咀嚼。鱼干的微腥与韧弹,地瓜的甘甜与绵软,山珍海味一际会,口感恰微醉……

作者简介

刘俊池,漳浦古雷镇古城村人,现就职于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散文、小说散见于《闽南日报》《梅州日报》《建州报》及《短篇小说(原创版)》等报刊杂志。

朗读者简介

吴小琦,南靖县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朗读爱好者。

来源:闽南日报

闽南日报社网络中心、专副刊部出品

音频制作:吴小琦

编辑:徐世庆值班主任:黄远林策划:吴荣光值班总编辑:赖雄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