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m.39.net/pf/a_7007739.html
陶思明
乡村是关系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的农业农村农民群英荟萃、蓬勃发展之地,也是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涌流展现、繁衍生息的洞天福地,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自然保护,乡村都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同时中央环保督察和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绿盾”行动也在持续深化,囿于社会上长期存在重经济利益轻自然生态利益的倾向,之前打着发展旗号以自然保护区为标的乱上项目,调减保护面积、弱化保护功能分区、以次充好置换保护片区用于开发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保护区也被撤销了。自然保护区预期目标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自然性、多样性、稳定性,实现途径非管控减免人类活动莫属,而乡村振兴要以更加积极的人类活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这看上也有很大矛盾,有媒体称多地基层干部说到自然保护区可谓“谈区色变”。但从自然保护区与近万人口区内社区、更多人口周边社区的过往关系看,二者绝非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相互支持、协调共进的关系。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今天,深入认识自然保护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殊作用,有重大现实意义。
促进社区乡村发展振兴是自然保护区工作重要职责之一。自然保护区是我们包容自然、保护自然的最高形式和特定地域,实际上却并非如其名称所示只能是自然的区域,那些早就嵌入融入自然区域而难能逐一排除在外的经济社会因素,成为新生自然保护区的社区体系,乡村则是主体。管理自然保护区,也经历了早期排斥社区和适应性变革后与社区合作互利、争取双赢的丰富实践,如今在落实保护的前提下让社区居民从保护中获益,是所有自然保护区的共识。保护区的科学考察、规划编制、申报批建、运行管理、评估考核等,都有社区参与保护及在保护中实现社区更好发展这一块。自然保护区专门管理机构一般都配置社区工作科室和人员,制度化协调区社关系,使社区各界成为保护的重要力量,更帮扶社区乡村实现绿色发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尽快成为和良好自然生态相映成辉的富庶人家。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的规定,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必将在乡村振兴中为“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自然保护区提升了社区乡村人文环境。区别于典型经济社会发展地域布局,自然保护区在城市近郊等发达地区有一些,但主要在乡村欠发达地区,而且以深山、荒漠、高海拔等人类生存发展条件恶劣区域和行政管辖交界区域、边疆区域为主。不过除人迹罕至的雪山冰川、沙漠戈壁、天然林等区快外,几乎都有以乡村为主体的社区体系,因偏僻、边远、交通不便,和外界交流少,社会环境比较单调,影响跟上时代的步伐脱贫奔小康。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运行管理,极大地沟通了所在地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为社区乡村求新求变求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如历史以来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好山好水好生态自然保护价值在国内外凸显,“谁不说俺家乡好”有了全新内涵,一些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地质遗迹、自然景观成为深具吸引力的响亮名片,并且和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历史及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联系,社区自豪感油然而生、人心大振。持续实施保护项目,开展保护宣传、技术培训,设立科研教学社会环境教育基地,开放参观、摄影、观鸟等,大批人员常年进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免不了和社区单位、居民、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打交道,信息源多了,新风尚、新观念、新项目、新技术来了,许多专家学者也乐意为社区走保护与发展协调之路出主意、想办法,在地传统优势和自然保护区效应结合,社区人文环境更有活力了。
自然保护区改善了社区乡村发展条件。自然保护区是政府设立的自然生态保护单位,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排头兵,和社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和社区乡村比起来,在人才、信息、技术、资金、对外联系等方面优势明显,有责任也有能力协助社区改善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条件,促进乡村建设,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如提供理念、规划、项目申报与实施等支持和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成为乡村可以依靠的力量;与社区共享源于保护的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或专门为社区修路、拉电,改变村民因为居住地偏远、分散而长期进出困难、不通电看不上电视等情况;帮助修建沼气池、节柴灶、生态电站,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赠送相关设备,实行用电补贴,村民生活既节约薪柴又干净卫生;捐资助学助医,完善村小学、卫生室条件,实现学生、病人就近上学就医;建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使社区群众从一件件实事上感受到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好处。特别是为了“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年起中央财政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到年累计下达资金亿元,包括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禁止开发区在内受益县个,许多地方财政也建立了转移支付项目,按照提高“所在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资金性质,自然保护区社区乡村发展条件、公共服务无疑会得到更充分的改善和保障。
自然保护区拓展了社区就业和劳务渠道。保护也需要人力资源,是乡村居民改变就业不充分、收入来源单一的新机遇。自然保护区日常巡逻、驻守哨卡、处置冲突和紧急情况等一线管护人员,基本都来自社区乡村。全国有生态护林员37万人,带动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计划到年再新增40万个护林员岗位,其中很大部分就在自然保护区。整合自然保护区而来的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按‘一户一岗’设置生态公益岗位,聘用生态管护员名,每年安排补助资金8.8亿元,人均收入5万多元。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将2.75万公顷天然林承包给村民管护,每年与村民签订管护协议多份,为村民创收多万元。同时,自然保护区办公、野外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巡护道路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实施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每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投入不少,以自然保护区为项目区的青海三江源一二期治理工程,仅国家投资就达多亿元,大多都需要提供劳务收入由社区居民参与完成。依托自然保护区而兴的区域性旅游,更是社区居民就业创业的好机会,今年四川卧龙生态避暑游期间,保护区所在地耿达镇就有多家农户经营农家乐、客栈、民宿等,占耿达镇总户数的62%,另有人从事旅游服务。
自然保护区成就了社区优势和特色产业。社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保护目的,在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体现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特点,除有效防范管控区内外社会性新的开发破坏、减免新增人类活动威胁外,区内社区土地利用、生产运行等经济社会活动,必须减量化、轻型化、生态化,确保人和自然都受益。为此,自然保护区都因地制宜扶持社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合乎保护目的型种、养、加、服等生态产业,限定土地用途和物料投放,培育低碳高效增收渠道。如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依据朱鹮生境特点,引导社区发展有机大米,实现农户增收和农药化肥全面禁用,保持水稻田、村庄等人类活动区朱鹮幸福家园地位不变的同时,也带动了洋县全县有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得益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优势,发展金花茶繁殖培育、加工利用,仅种植户就有18万人,成为社区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恢复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后,在部分区域合理刈割牧草支持周边社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养羊专业户年养殖60只羊收入5万多元,养牛专业户年养殖15头牛收入7万多元。茶叶、花椒、蜂蜜、中药材的种养加都是自然保护区社区优势产业,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的开发制作,在一些保护区也有发展。
自然保护区培育了社区乡村良好生态服务的不竭源泉。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是全方位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但许多地方水资源不足或水质污染,正当艰困之时自然保护区涵养、产出更多天然洁净水的功能,使其满心欢喜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年产水量24亿立方米,灌溉周边多万亩农田耕地,为近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多条河溪供给临夏回族自治州2/3以上的人畜饮水,浇灌百万亩农田。福建南平市、南靖县自来水厂因原水源区水质污染,分别改用产自茫荡山、虎伯寮自然保护区的水。自然保护区也减轻水、旱、虫灾害,保护农业生产丰产丰收、农作物品质优良。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西坑村茶园,鸟儿是最好的除虫剂,落叶是最好的基肥,好生态好茶叶创出好市场后,带动了所在地铅山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黑龙江饶河县,经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授粉的白瓜产量增幅达%。自然保护区举办文艺宣传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湿地日、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大熊猫节等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有三千八百坎闽赣古道,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有超过公里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附近居民晨练、森林浴的好去处。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更促进恢复退化生态,扩充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使许多社区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自然保护区增加了社区农牧民现金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体现在生态产业、生态宜居、生态服务上,在自然保护区还能为社区农牧民带来直接现金收入。主要是以生态补偿的形式,如森林、草地、湿地生态效益和流域上下游、不同地区间生态补偿、退耕还生态补助等,实现权属人直接受益。集体和个人所有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年起,由每年每亩10元提高到15元,许多地方实际执行更高的自然保护区公益林补偿标准,核心区得到更多补偿。-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草原奖补资金亿元,自然保护区草原多为补偿标准更高的禁牧草原。1年以来,国家共下达西藏各类生态补偿资金亿元,年以来西藏累计赔偿牧民野生动物损害万元。云南试行野生动物损害公众责任保险,补偿标准提高后受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试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村民每年每户可得到补偿元。租赁保护、协议保护、点鸟奖湖等,权属人都直接收益,在去年冬季鄱阳湖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场“点鸟奖湖”活动中,南矶渔民共清点候鸟11.8万只,拿到补贴近19万元,渔民黄顺生承包的湖面鸟更多些获得了第一,领到奖金2.74万元。各地试点中的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开拓着社区乡村更有潜力的增收渠道。广东在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及乡村集体林地试点林业碳汇交易,取得初步经验。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京兰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首笔造林碳汇交易,交易量3.6万吨,全部完成交易后可带来超亿元收入。江西羊狮幕、锅底潭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芦溪县开展水权交易,分25年把山口岩水库万立方米水卖给萍乡市安源区和经开区,交易总价万元。
自然保护区探索了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自然保护区和乡村振兴共同的目标,怎样和谐共生是过去时、现在时,更是未来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基于社区是保护的同盟军、生力军的科学认识和多年来的生动实践,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和所在地政府、社区单位、村组一起成立运行联合保护(共管)委员会,借助保护舆论和保护区溢出效应促进社区发展的同时,协调落实保护中的重大问题。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通过牧民草原围栏预留迁徙通道、拆除网围栏刺丝、降低围栏高度等,部分恢复了普氏原羚绿色生命通道,其种群数量由7年的多只增长到目前的2多只;通过拆除青海湖流域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上的拦水坝,修改建阶梯式高溢流堰式鱼道、耕地错时浇灌等综合措施还水于河、恢复洄游产卵条件后,青海湖湟鱼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因为相比所在地政府的前沿阵地优势,许多自然保护区还承担了社区政府部分职能,统筹规划乡村保护与发展,开展扶贫包村、灾害救助、年节慰问,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协助村民自治,如依托浙江天目山、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农家乐协会、松茸采收乡规民约等。山东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工委管委是烟台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昆嵛山林场和周边36个行政村、1.2万人口、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的昆嵛镇行政事务,依托保护区资源环境人文优势,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业和乡村旅游、林家乐等,初步实现了自然美、社区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长。自筹自建自管自受益的乡村自然保护小区,既有历史传承也有自然保护区的引领,如果因地制宜有更多新的发展,既强化保护也承载乡村人与自然和谐。近年广西建立了个保护小区,十三五规划期间还将新建个,弄拉自然保护区前身就村民的保护小区,恢复石灰岩山地植被后成为“南宁的后花园”,弄拉屯人均收入也由过去的不到三千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元。
美丽国土,是自然对象物的幸福家园,也是我们的生产生活依托。乡村拥有最广阔国土,自然保护区自诞生起就不可避免地与乡村深度交错了。国家发展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压力得以减轻的动力,目前有2.87亿农民外出务工,过去5年间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年全国多万个自然村落消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会有村庄搬迁撤并等,保护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但最大多数乡村会继续存在,人口也不能都转移出去,自然保护区若弃乡村而去,将丧失保护的区域生态完整性,不符合许多野生动植物也喜欢与人为伴和受干扰生境的背景,保护效能难彰。社区居民亦不愿意乡村别离自然保护区,它不是负资产,是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积极因素。立足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现状,科学辨识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交加共存关系,相互拥抱,共同预防新的开发破坏,保护管理措施更具适应性、合目的性以利乡村发展,并促进乡村建设、经济发展更加重视与保护相向而行、与自然万物和谐以利落实保护,是自然保护区实现保护的阳光大道,也是对乡村振兴的最好支持。(作者为原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