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走出的清廉进士公新华社

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陈跃虹、刘燕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深耕沃土植新苗,崇文尚德振家声”“富贵不难只在勤俭中寻出,纲常虽大却从孝悌上做来”……这些悬挂在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南欧村植槐楼中厅内的木刻楹联,是被族人称为“清廉进士公”张金拔留给子孙后代的楹联家训。

张金拔(-),原名张拔琏,字燕台,号清选,南靖县书洋乡(今书洋镇)南欧村人。清嘉庆十五年(年)中举人,道光六年(年)殿试登进士,授福宁府教谕后升调甘肃宁县正堂。告老还乡后,在漳州芝山、丹霞两书院掌教,在家乡倡办“曲江文会”,筹集资金买田置产,并在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奖励子弟读书上进,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赔银教孙

张金拔为官清正廉明,恪尽职守,对子孙也管教甚严。晚年,张金拔在漳州芝山、丹霞两书院掌教时,他的小孙子经常跟着他一起出门,仗着他的声望和地位,不免年少气盛。有一天,这个张少爷在马坪街(今漳州延安南路北段)游逛,走进一家陶瓷店,价钱问了个遍却一件也不买。店家认为这个少年顾客并非诚心,便不再搭理他。张金拔的孙子觉得店老板瞧不起他,一怒之下把店里的陶瓷砸了个稀巴烂,扬长而去。临出店门时还很气盛说道:“敢作敢当,本少爷是南靖张家的,我爷爷在书院当教谕。”店家知道砸瓷器的人是张金拔的孙子,虽然很生气,但想到张金拔德高望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有口皆碑,就不打算追究。没想到这件事还是传到张金拔的耳朵里,他亲自到瓷器店,好言安慰店家,叫他把店里损失登记一下,待他查明情况再作处理。回到家里,张金拔问他是怎么回事,孙子还气鼓鼓地说:“这店家势利眼,我一时性起,把店砸了。”张金拔一听,十分震怒,狠狠训斥孙子说:“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像你这般蛮横嚣张,将来何以成大器,又怎么做人?”第二天一早,张金拔亲自押着小孙子,叫他当众跪在马坪街上,向店家赔礼道歉,并按清单赔偿店家损失,分文不少。这件事轰动了漳州城,人人称道进士公,家教严厉,铁面无私。

福泽乡梓

“深耕沃土植新苗,崇文尚德振家声”,张金拔十分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告老还乡后,张金拔在家乡倡办了“曲江文会”。文会以“曲江”命名,取自历史上著名的宰相张九龄,寓意深远。张九龄,祖籍广东省曲江县,唐玄宗在位时出任宰相,高风亮节,敢言直谏,文章称冠一时,世人尊称“曲江公”,著有《曲江集》流传不衰。“曲江文会”创立后,制定了规章制度,除了平时的命题写作、点评及学习交流外,还定期三个月召开一次学习心得座谈会,半年召开一次作文交流会,一年召开一次作文讲评总结活动,张金拔更是不惜倾出自己所有,谆谆教诲,吸引了族里和邻里有心向学的学子踊跃参加。在“曲江文会”的影响下,敬教重才蔚然成风,当地人才辈出,一直绵延至今,中秀才以上24人,上大学近人,其中张金拔的儿子张逢甲、孙子张长璧、曾孙张汝祥皆中秀才,玄孙张实中,任印尼泗水《大公商报》总编辑长达28年,在海外华侨中积极宣传进步的新闻,张建禄、张荣汀、张庆忠、张顺畴等海外侨领更是乐善好施,以“曲江”为名,兴办曲江小学、曲江中学、医院、曲江水电站、铺建曲江柏油路等公益事业。

楹联传教

张金拔毕生勤奋治学,博学多才,尤擅诗文,可惜遗著多散佚,现仅存有多幅或亲笔镌刻,或挥墨撰写的楹联。这些楹联,多为教人立身处世、立志敬业,既是张金拔的人生感悟,也饱含着对族人、子嗣的谆谆教诲。目前,除了故居植槐楼外,还留有勤和楼“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裕光楼“裕后品诗书执理,光前化孝悌力田”,三省楼“三味诗书兼子史,省身忠信兴师传”,永贵楼“永要刚强毅气,贵有奋斗精神”,裕光楼“裕后光前勤俭二字,源开流节什货一书”等藏头嵌字、隽永深远,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楹联式”家训,这也成为南靖土楼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广大游客慕名而来,驻足体会。

张金拔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对家乡人文教化的滋育,身体力行,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张金拔以他的知识才干,高尚情操和对家乡的贡献,深受族人及邻里的尊敬和爱戴,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而他那些“楹联式”的家训,更是人文教育的“瑰宝”,成为其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