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座城
爱它一世的风景
……
散落在漳州各处的
城堡关寨园林宅邸
经历山河风雨
依然风骨犹在虎虎生气
历史·这些屋宇的曾经
驮载着车水马龙的热闹
驮载着民居的方言烟火
每一个屋檐下
见证过女人低眉垂目的温柔
见证过男人两肩宽宽的担当
南靖
和贵楼、裕昌楼
陈海燕摄
和贵楼为方形土楼,建于清雍正十年(年),建筑面积平方米。整座土楼建在方圆平方米的沼泽地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约年),是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的。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裕昌楼楼高5层,只有一楼的柱子是直的,二楼以上的柱子都是东倒西歪。歪斜的木柱达多根,几百年来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南靖县文体旅局
台商投资区
东美曾氏番仔楼
饶超毅摄
曾氏番仔楼年开始筹建,历时14年,单修造工钱就耗费白银二十多万两。曾氏番仔楼工艺精湛、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三横三纵凹形格局,共有99个房间,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世纪中叶,东美村墩上社的曾振源辗转到南洋谋生。挣了大钱以后,曾振源实现了衣锦还乡、娶妻生子“起”大厝的心愿。曾振源、曾福全父子斥巨资在家乡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即后来的。
记者张晗
台商投资区
天一总局
饶超毅摄
天一总局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古色古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在家乡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天一信局,依靠诚信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天一总局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
记者张晗
平和山格镇
蔡家堡
平和县文体旅局供图
蔡家堡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土堡,空中俯瞰犹如英文字母U。城内有房屋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青砖砌墙,古朴别致。古堡现存的主体建筑建于年,是由当地乡绅富人牵头在原来的地基基础上翻建的。
卢丽娟王志晖吴巧莉
平和
绳武楼
佘极朴摄
绳武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楼高3层,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绳武楼中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样式各异,造型美观,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
平和县文体旅局
平和
霞寨镇榜眼府
资料图片
清乾隆年间,平和钟腾村人黄国梁被乾隆帝钦点榜眼及第,授封一品御前带刀侍卫郎,功绩卓越。乾隆帝特赐其白银一万三千三百两,在其故里建造了全漳州唯一的榜眼府第。榜眼府占地十多亩,建成至今已二百多年,主体建筑仍保存完好。从其规模建制、雕梁画栋、匾额楹联上,可见当年黄国梁显赫尊崇的地位。
记者张晗
长泰
奎璧齐辉楼
王文强摄
奎璧齐辉楼位于长泰县林溪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共4厅28房。楼外墙由花岗岩条石水平垒砌,正门为圆拱式,大门石匾阴刻“奎璧齐辉”。楼中央有天井和八角形水井,井水依然清冽甘甜。奎璧齐辉楼整体保存完好,横梁木雕、柱础石雕均栩栩如生、精美绝仑,具有较好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该楼于年4月被列为长泰县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彬彬
漳浦
深土镇锦江楼
潘潘摄
锦江楼为内高外低三圈内通廊式圆形土楼,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全楼外观呈金字塔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江楼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年)由林升泽始建内圈;林升泽去世后,清嘉庆八年(年)其妻李氏续建中圈,清中期后世再续建外圈。
翁丽珠
漳浦
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
李储全摄
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都位于漳浦县湖西乡,因地理位置较为接近,距离不过五里,因此被统称为“五里三城”,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历史渊源久远。南宋祥兴二年(年),皇族后裔赵若和为逃避元兵追拿,在漳浦择地建楼,终世隐居。赵若和的第九世孙赵范万历二十八年致仕后,在今湖西乡硕高山下建楼筑堡,聚族而居。万历四十八年(年),赵范之子赵公瑞考察开封、杭州宋代两京建筑布局,扩建外城。
诒安堡面积与赵家堡相同,是清朝佐助朝廷平定台湾的功臣黄性震于康熙二十六年(年)建造。诒安堡仿赵家堡所建,城中建筑排布整齐、气势恢宏,当年建造的95排、一排10间的闽南风格民居,基本保存完好。
蓝廷珍府第的主人是治台名将、湖西人蓝廷珍。康熙六十年(年),蓝廷珍统兵入台,平定朱一贵起义;台湾收复后,任署事台湾印务。雍正元年(年),蓝廷珍升任福建水师提督。漳浦蓝氏家族在清朝陆续出现多位名臣名将,对台湾的早期开发、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蓝廷珍府第从雍正元年开始修建,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府第内设厅堂间,呈现出典型的闽南大厝风格。
记者张晗
华安
二宜楼
姜杰摄
二宜楼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清乾隆五年(年),占地面积9平方米。二宜楼不仅构筑了古代战略防御体系与居住空间结合的典例之作,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厚重,楼内有彩绘、壁画、楹联、木雕近千处,被誉为“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民居瑰宝”。
华安县文体旅局
历史建筑是嵌入大地的画作,是凝固在时光中的乐章,是铭刻在记忆里的辉煌。
地方文化的积淀,直观、集中地体现在历史建筑上。仅是一个构件、一道线条,就能生动地反映出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技术、民俗习惯、时代风尚乃至人们的审美情趣。从外看,闽南建筑风格多变,不拘一格,人们在传承中华文明、师法中原建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营造居所。漳州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海岸线曲折。因此,建筑物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地势较高的丘陵,通常多造土楼;在地形平缓的平原城乡,则多建砖瓦房;在水网地带或沿海,多有石楼石厝。
从内看,在中原建筑严谨、庄重的风范中,闽南建筑又蜕变出灵巧、飘逸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持着独有的闽南审美,也体现了建设时期的大环境。大厝院落层层递进,红砖花墙,龙脊坡顶,兼顾美观和实用;土楼城堡有土墙围合,功能完备,侧重防御,变形是为了适应地形和环境;海外建筑技法在洋务运动后被华侨带回闽南,此时涌现的番仔楼新潮别致,木料与洋灰相辅相成,谱写了闽南建筑史上一段“洋化”插曲。
历史建筑既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人物活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舞台背景。这正是历史建筑最震慑人心的地方——建筑有故事,故事有遗韵,遗韵在回响。
繁华褪去,时光流转,不论何种惊心动魄,最后都归于家乡田园的平静。时至今日,仍有烟火气息从历史民居中袅袅溢散,仍有一些谨守着土楼老屋的人,传说着先辈不凡的人生。“没落王朝的背影”赵家堡,修筑着四合式三层内通廊式土楼“完璧楼”,取的是赵氏子孙心心念念的“完璧归赵”之意,赵若和后裔多年隐姓埋名,“赵”姓是沉重的包袱,也是进取的动力;见证蓝氏治台功勋的蓝廷珍府第,呈现出典型的闽南大厝风格,呈纵向五落对称分布,无高墙望楼,可见平定台湾后,闽南一带拥有了一段休养生息的平静期;靠卖田螺度日的闽南少年曾振源闯南洋谋生,凭着“生意仔”的智慧和“爱拼才会赢”的勤劳,衣锦还乡盖大厝,建造曾氏番仔楼,见证了百年华侨奋斗史;在“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让郭有品萌生了创办天一批郊的想法,依靠诚信将它发展成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古民居、旧民楼,避世多年,不发一语。但凭你一推门、一抬脚、走进去,它们便耐不住寂寞,酣畅淋漓地把当年的故事都翻开了说。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闽南日报社
荣誉出品
来源:闽南日报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