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小学教师刘照南远赴揭西县乡村支教暖

  “我在山区长大,想给更多山区的孩子送去希望。”靠读书走出山区的刘照南,一直想有个机会回到山区,帮助那里的孩子成长。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年9月,阳江市实验小学的刘照南老师跨越公里,来到了揭阳市揭西县的一所小学,开启了他的乡村支教之旅。

  经过长途跋涉,他走进了位于大山深处半山腰的学校。学校现状与他想象的不一样:教材版本不同、教研氛围不浓、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如何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面貌成了他支教的首要任务。

  他选择从吃透教材开始,当地教材是北师大版本。为尽快熟悉教材,他借来一至六年级的教材,逐一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的衔接特点,手写教案,提炼出知识点,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设计成直观易懂的微课程,使课堂更加鲜活,以便于教研、教学。

  在支教学校,原本各个老师都在自己的宿舍备课、批改作业,他提出要重视教研团队建设,把备课场所搬到一起,集体备课,整合教师资源。老师们集在一起研讨教学,分享教育教学心得,反思教学成果,不仅变零散单一的备课为集体研究,也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教学模式最好的示范就是公开课,刘照南率先示范,做好教学设计,上了两节示范课,并协调组织了6次校内教研活动,带动全体老师参与教研。他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乡村教师进行磨课,让他们代表学校参加县骨干教师教研公开课,得到了一致好评。

  山区学生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自信、不敢说、怕说错,学习较为被动。他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数学小讲师。”刘照南表示,每当学生说出天马行空的想法时,他都适时表扬他们:“有想法!你真棒!”

  针对这样的学情,他主导的微课程教学,重视课堂的过程性,把课堂充分地交给学生,鼓励他们敢想敢说,用心挑选课本、辅导书的相关练习,精讲精练,扎实上好每一节课,形成“老师导着学,学生自主学”的教学模式。他还设立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互学互补,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师者,心怀大爱之人。无论何时、何地,他们怀揣教育情怀,为照亮孩子未来一路坚守。面对省里“三区”支教的号召,本次阳江共有12名老师投身于揭西支教工作当中,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当地学校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