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南靖有尊南明炎帝神农像台海网

[新闻页-台海网]

▲这是南靖炎帝神农宫中保存的炎帝神农像。高40厘米,底宽20厘米,属南明泥塑彩绘工艺,身着黄袍,手执嘉禾,体形圆润

▲年元旦,两岸民众在福建南靖炎帝神农宫举办“两岸携手颂炎帝,国泰民安好运来”祭祀活动

为现存惟一的南明黄袍加身泥塑彩绘炎帝神农像

  台海网8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赖雅红)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近日在福建福州落下帷幕,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文物,再次引起大家的   说到文物,位于中国兰花之乡、全国生态县、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县的和溪镇林坂村,保存有一尊南明时期的,身着黄袍、手执嘉禾的炎帝神农像,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炎帝神农文化研究者的   南靖炎帝神农宫位于漳州南靖县和溪镇林坂村。在南靖炎帝神农宫中,保存有一尊南明时期身着黄袍、手执嘉禾的炎帝神农像。

  据考证,这尊炎帝神农像是国姓爷郑成功为答谢当地郑氏宗亲救助,为保和溪乡亲不受外来战乱干扰,用南明皇家礼制制作。后因南明战败、清军进驻,被乡亲藏起,直到上世纪,当地村民在一座土楼拆除中,在楼顶的阁楼窗台夹层中被发现。

  这尊炎帝神农像金身工艺精湛、时代风格明显,泥塑彩绘工艺,是难得保存下来的古代炎帝神农雕像实物,且经中华炎黄研究会、国内文物专家组认定,是件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为现存惟一的黄袍加身泥塑彩绘炎帝神农像,对炎帝神农文化传承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几年,在山西高平、湖南株洲、台湾台南等地举行的两岸炎帝神农交流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于南靖县和溪镇发现的皇家礼制黄袍加身的炎帝神农像进行充分研讨,大家认为该尊黄袍加身炎帝神农像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该型制雕像实物现存世仅此一件,是炎帝神农文化发展史上的珍宝,并向社会呼吁共同参与建设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展示平台,打造成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家园。

  年冬,台胞游岳勋回到福建寻根,最后找到祖籍地——南靖县奎洋镇霞峰村,并在奎洋镇仙岭村建起“辛郎书屋”。聊起南靖和溪镇的炎帝神农像,游岳勋说,他已经两次组织台湾同胞到南靖神农宫祭拜炎帝神农像,也带其母亲来祭拜,参加的有20多个姓氏的代表。在他看来,这尊炎帝神农像的发现,意义重大,有这种文化交流,大伙都感觉特亲近,有利于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声音有利于促进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

  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炎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认为,南靖发现炎帝神农像,经有关专家学者鉴定,它属于南明文物。这尊炎帝神农像得到考古界的充分肯定,也得到全国炎帝文化学术研究界和台湾炎帝研究学术团体、协会的认可。经初步考证,该尊炎帝神农像与郑成功在福建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在福建发现这样一个重要文物,对加强炎帝神农文化研究、开展海峡两岸炎帝神农学术交流及两岸文化旅游都很有意义。现在各界对此很重视,特别是在台湾,炎帝宫庙很多,台湾希望与福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交流,共同开展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和文化旅游,促进两岸共同家园建设,增强两岸文化认同。

  厦门海沧闽南文化研究会顾问黄国维认为,这尊炎帝神农像的文化信息值得挖掘,应是随军背附式奉神神尊,既可随军开疆拓土,也可背附离乡外出打拼。炎黄子孙是由姓氏族群垒积而成的中华文化圈,历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延续,生生不息。由此可见,神像虽小,意义非凡,庙小乾坤大,当前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建议抓住这重点,做最有价值的事,通过修建纪念馆、建设中华姓氏图腾碑林、甲骨文主题公园等,打造炎帝神农文化精品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家园,成为漳州的又一张世界名片。

  南靖和溪镇林坂村支书兼主任林顺伟表示,炎帝神农像文化的发现和挖掘,不仅有利于助推和溪镇林坂村乡村振兴建设,同时有利于加强对台交流,增进海内外华人的互动。在原本旧址的荒野建设炎帝神农文化园,吸附更多的民族文化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