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福建土楼名声在外,只不过大多数人感兴趣的是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和华安土楼,那毕竟是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了籍的,相比之下知道平和土楼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平和土楼也很多,而且大都很精致,富有文化内涵。其中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女楼”的全国文保单位绳武楼,有号称“世界最大土楼”的庄上大楼,还有“世界上最早被印上邮票”的丰作厥宁楼等等。这些土楼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比别处的土楼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今天我们不去看这些土楼,而是来了解一下平和土楼的楼名匾额题刻,也许你会更感兴趣的。
天下第一美女楼——绳武楼平和的土楼,很多都嵌有楼名匾额,这些匾额大都是雕凿精美的花岗岩质地,显得端庄古朴,无形中提升了整座土楼的品级档次。更难得的是,不少匾额上的题字出自名家手笔,其中不乏相爷、吏部侍郎等朝廷大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贵阳楼——文化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蔡新贵阳楼:在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楼名由曾任文华殿大学士(一品)、吏部尚书的“蔡相爷”蔡新题写,并撰写楼联。贵阳楼建于乾隆己丑年(),修筑者姓赖,名字在族谱里没有记载,据说是蔡新的舅舅辈,蔡新曾经多次到舅家做客,因此为其题写楼名,并撰写了一副楼联。可惜的是,贵阳楼没能得到妥善保护,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倒塌,至年残墙被彻底推倒,如今仅剩楼门。
南湖楼——文化殿大学士、吏部尚书蔡新南湖楼:在平和县崎岭乡顶寨村山美社,楼名同样由“蔡相爷”蔡新题写,建于乾隆己丑年(与贵阳楼同年),修筑者蔡赞,人称“蔡百万”,与蔡新同宗并执侄子礼,两人关系不错,时常互动往来。蔡赞七十五岁生日,八十一岁的蔡新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贺寿长文。可惜南湖楼在同治年间就被大火烧毁,如今也只剩楼门,与贵阳楼同庚同命,这也太巧了吧。
咏春楼——吏部左侍郎谭尚忠詠春楼:在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楼名题写者谭尚忠,江西人。有人说谭尚忠也当过乾隆年间的吏部尚书(从一品),这有点浮夸,能查到的真实记载是当过吏部左侍郎(从二品),也很大了。詠春楼建成于乾隆庚寅年(),修筑者曾萼是乾隆十六年()进士,曾当过恩平知县、梅州知府(从四品)等官职,与谭尚忠是同科进士,算是师兄弟关系,所以能得到他的题字。詠春楼历经多年风雨,现今主体保存完好,光荣入列“平和县十佳名楼”。值得一提的是,曾萼后来又跑去五十里外的山沟沟农桑寮建了一座望云楼并在那里终老,如今望云楼也仍然完好无损。
环溪楼——教谕曾文粹环溪楼:在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楼名由曾文粹题写并撰联。曾文粹是乾隆庚子科举人,官儿当的不大,只是南安教谕(八品),也就是县教育局长。他跟环溪楼修筑者的父亲林世文是同科举人,也是好朋友。林世文比曾文粹大了24岁,但比曾文粹厉害,后来又考了个进士,县志记载当过屏南教授,其实是延平府学教授(七品)。后来他儿子林宽和、林宗慧两兄弟于嘉庆丁丑年()修建环溪楼时,就请曾文粹这位世叔题撰楼名楼联,曾文粹当然不会推辞,还在落款上注明“年家世教弟曾文粹拜题”表示对世兄的尊敬。环溪楼近年有重新修缮过,现在也是“平和县十佳名楼”之一。
祥和楼——教谕曾文粹祥和楼:在平和县崎岭乡南湖村,匾额上的楼名也是曾文粹题写的,只是没有落款。咋知道是曾文粹题写的呢?因为祥和楼是他老爹曾天凤于乾隆丁未年()建的,这是他自己的家。曾文粹是举人,老爹曾天凤也是举人,而且比他早了6年,当地有“父子登闱午子科”的说法。族谱说曾天凤曾经当过“大桃知县”,其实不对,天底下哪有大桃县呀,实际上他是参加过以貌取人的“大挑”选拔,因为长得帅气获得了当知县的资格,却没有真的去就任。或许曾天凤觉得做生意要比当官实惠吧,他也确实赚了不少钱,不然偌大一座祥和楼哪能说盖就盖呢。
曾天凤画像曾文粹画像据说曾天凤文采斐然,是当时平和县四大才子之一,但他让儿子曾文萃题写楼名,是因为儿子字写的比他好。曾天凤既然文采那么好,为什么没顺便撰一副楼联呢?据说他曾得仙人托梦,认为祥和楼气象端严,楼联当由本邑状元撰写。很可惜本邑并没出过状元郎,所以这个愿望到现在也没能实现。好在虽然缺了一对楼联,但祥和楼倒是被后人保护得很好,尤其前几年又经过一次全面修缮,如今算是平和县原貌最好的一座百年土楼了。
聚奎楼——书法家黄惠聚奎楼:在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福塘村也被称为“太极村”,有两座土楼互为阴阳鱼眼,聚奎楼就是阴鱼的鱼眼。楼名和楼联的题撰者叫黄惠。黄惠只考过秀才,所以没当过官,最多是个私塾先生,也就是没编制的私立学校老师。但他还有个身份,字写得不是一般的好,是一位享誉闽南的大书法家。聚奎楼建于民国丙子年(),修建者杨友政是旅居泰国的实业家,16岁就到泰国经商,做中药和茶叶生意,事业有成后回老家修建聚奎楼,一半自己回乡小住,另一半给老家的亲属居住。黄惠的字当时据说千金难买,却会为聚奎楼题写楼名楼联,那是因为他有个女儿当了聚奎楼的儿媳,至于是不是杨友政家的,没有记载。这座土楼比较年轻,还不足百岁,同样是“平和县十佳名楼”之一。
庆阳楼——国子监学正曾兆鳌庆阳楼:在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这是一座方形土楼,外墙用青砖砌成的,所以也叫砖仔楼,建于清乾隆癸已年(),楼名匾额由曾兆鳌题写,还撰了楼联。曾兆鳌是谁呢?他是平和九峰人,也中过进士(题撰楼名楼联时还是举人),是平和曾氏历史上三位“进士公”之一,但官儿当的不大,国子监学正(八品),学历与官位不成正比,心里头有没有失落感不太清楚。庆阳楼本来很精美,里边的木构件雕刻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可惜没保护好,如今整座楼都塌了,只剩下楼门,也就没了什么看头。
薰南楼——知县(通判)何子祥薰南楼:在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建于清乾隆乙未年(),楼名由何子祥题写,同样撰了楼联。建楼的人叫林瑞芝,恩贡生,勉强算是个读书人。他父亲林艺比较厉害,因为种田种得好,被雍正皇帝封为“农官八品”,也是个有钱的主儿。何子祥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是个进士,当过浦江(上海)、平阳两地的知县,后来又晋升通判职衔,好歹算个六品官。何子祥是云霄马埔人(当时马埔还属于平和县),据说是林瑞芝弟弟的妻弟,所以他在撰写楼联时自称“年姻家弟何子祥顿首拜题”,姿态放得很低。这座土楼也有幸被评为“平和十佳名楼”,它的命运比庆阳楼好一点,但同样没能得到系统性维护,个别单元也已经倒塌了。
福善楼——县知事朱念祖福善楼:在平和县长乐乡建三村,方形土楼,规模不大,也比较年轻,大约建于民国初年,比聚奎楼早个十几二十年吧。建楼者朱庭秋从事商贸,发家致富后返乡修建了一座四角形合围式土楼,又铺桥造路,义办私塾学堂,时任平和劝学所所长的朱念祖深受感动,亲笔写下“福善楼”楼名。朱念祖是清末秀才,后来当过一任平和县知事,虽然时间短得可以忽略不计(那年平和县一共换了6任县知事),也算是七品芝麻官。值得一提的是,福善楼在当代走出了平和县历史上第一位博导、大学校长,成为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多尼山蹿出丈八檐”,也是够厉害的了。
西爽楼——太学生黄良法西爽楼:在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楼名匾额由太学生黄良法所题。太学生就是被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身份跟秀才差不多,但因为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相当于清华、北大),所以在地方还是比较有面子的。西爽楼建于清顺治十六年(),黄良法据说是楼主蔡仁公的曾孙,生平泛泛,名不见经传。这是一座长方形土楼,长96.8米,宽81.6米,高15米,共4层,看上去很气派。当地人说它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长方形圆角土楼,可惜现在倒掉了,只剩下楼门还在。如果不倒,它在“平和县十佳名楼”的位置铁定是跑不了的,但倒了,也便什么也没有了。
奎璧联辉楼——知县胡善举奎璧联辉楼:在平和县霞寨村东村,由大坪黄氏十二世承辉公所建,实际年代没有明确记载。依楼门匾额落款所示,“奎璧联辉”系由平和知县胡善举于清同治三年题写。有人考证,奎璧联辉楼原为U形楼,同治年间为防范太平军而加盖一排横楼,使其与原来的U形楼形成合围之状。有点可惜的是,胡知县在为奎璧联辉楼题写楼名后不久就消失了,其行踪是否跟太平军入平和有关,县志没有记载。奎璧联辉楼本身没什么特别,但这座土楼外迁的后代中,有个人叫黄元规,是乾隆朝的举人,当过浙江桐庐、永嘉、平阳知县等职,一生为官清廉,在任上病逝后无钱下葬,当地百姓自发为其筹资入殓。
中庆楼——邑庠生林杨勋中庆楼:在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由武进士林润秀家族于清乾隆戊申年()修筑。题写楼名的叫林杨勋,应该是林润秀的子孙辈,邑庠生,也就是一个秀才郎,没什么功名。林润秀曾经当过肇庆府守备,后来升至京师金水桥侍卫厅威武将军。他当官后在老家建了一座五进式大厝(按当时律法规制,寻常百姓不允许建这样宏大规模的房子),当地衙门得知后派捕快前往查抄,看到厅堂挂着一块“奉旨诰命”匾额和一把尚方宝剑,捕快受此惊吓,怆惶退走。
延安楼——内阁首辅叶向高延安楼:在平和县小溪镇新桥村,这是平和县内有明确记载修筑时间最早的一座土楼,匾额上落款的时间是万历癸未年,也就是公元年,只比漳浦的一德楼晚了25年,差点就成为闽西南最早的土楼。他的修建者叫张绍虞,是明万历年间的一个富商,专做海上贸易,曾经拥有18艘大船。
延安楼楼名的题写者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笔迹和人物关系考证,应该是一个叫叶向高的人。叶向高可是个厉害人物,他曾经两度出任内阁首辅,明朝没有宰相职位,内阁首辅就是实际上的宰相,响当当的一品官儿,至少跟蔡相爷蔡新是同级别的。他为什么会大老远地为延安楼题写楼名呢?因为延安楼也有个厉害角色。这个人叫张惟芳,与福清人叶向高同时考中进士(正是建延安楼那一年),当时还有一个同科进士、泉州人李廷机(也当过内阁首辅),三人关系很好,并称“福建三君子”。当然跟那两位仁兄相比,张惟芳就差了那么一丢丢,只做到四品官(德安知府、湖广按察副使)。这样一来,叶向高题写延安楼名就不奇怪了吧。
延安楼门墙牌坊现在延安楼主体有点残破了,有些单元已被改建。但它的大门却是最漂亮的,门外还有个石牌坊,很有文化价值,又因为延安楼的年龄最大(岁高龄),所以入列“平和县十佳名楼”当之无愧。
崎岭祥和楼当然,有楼名匾额的平和土楼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可以追溯到楼名题写者的几座。大家觉得,这些土楼是不是比别处更有文化底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若有知道更多的楼名题写者,请在评论区留言,有机会的话笔者会前往一观的哦。
世界最大的土楼——庄上大楼平和土楼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人说是因为当时的地方话语者目光短浅,觉得此事没有意义,带不来经济效益;也有人说主要是当时平和财政穷,拿不出50万元的申报经费因此而缺席。无论什么原因,都导致了平和境内很多有价值的土楼未能被系统性地进行保护性修缮,也导致了前文所提到的贵阳楼、西爽楼、庆阳楼等诸多土楼在十几年间相继倒塌消亡,给世人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