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藤坪慈济宫前面公王溪“南高村发现古代分水石,对于现今制定村规民约有借鉴作用,建议将分水石纳入村里葛藤坪慈济宫理事会管理范围。”6月22日下午,南靖县南坑镇南高村党总支组织委员、村关工委副主任、首届南靖县“最美文物人”张福山说。近日,他与村民张祥斌(县电信分公司工作人员)到葛藤坪慈济宫(主祀保生大帝宫宇)开展民俗文化走访活动,在宫宇前方米处的公王溪的溪涧发现一块分水石。葛藤坪慈济宫前面公王溪这块石头中间宽度1.6米,中间高度2.3米,石头正中镌刻4列竖字。历经岁月沧桑,“二碑相连水欲混争均分公平四六为限”的16字依然完好。源于南高村的公王溪是张氏溪南(南坑镇大溪之南)族人的母亲河,是农田主要的灌溉水源,见证张氏族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家风。热心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张祥斌说,据南高村《张氏溪南宗祠族谱》(清宣统元年重编)记载,张氏先祖于明朝初年在南川(南高村古名称)肇基创业,垦荒成田。明朝中期,张氏溪南子孙昌盛,长房、二房、四房的子孙居住公王溪两侧(三房迁往四川省)。二房使用水渠的长度1公里多,灌溉面积最大。某年大旱,二房子孙的大片农作物遭受旱灾。大房子孙二话不说,堵住自己分得的水口,让整条溪水流向二房子孙的农作物,大旱二个月后的二房农作物获得丰收。大房子孙让水于同宗兄弟,终因连续干旱而减产,无怨无悔。事后,族长召集族人,商定根据农田面积,将公王溪坝头以四六开分水设置分水石,以策公平使用农业用水。分水石经南靖县文物保护部门初步鉴定,南高村发现这块分水石系明朝年间设置,至今已经多年。在古代,这块分水石成为当地村民科学合理利用水源的一个行为准则,助推社会和谐发展。南靖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称兰水县,前身为南胜县,置县于年(元至治二年),隶属漳州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遗迹、遗存非常丰富。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是福建省的文物大县。近年来,南靖县新发现、出土一些文物古迹,激励全县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助推南靖县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来源:漳州新闻网徐东升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