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期《台湾族谱中以永定为祖籍地的姓氏》,这期继续说一说另外其它11个姓氏情况。由于古时地名与今时地名,以及行政区划有所差异,这边统一按照族谱原文叙述,以便各姓氏宗亲查找对应。
1、罗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罗氏,住在城、溪南里之金沙、萧地、半山、水崇窠、书华塘、万石、深塘;金丰里之东洋;丰田里之龙窟、麻公前、四方石、松柏崇等处,其户口以金丰之东洋为多。”
一份名为《罗氏系统图》家谱里记载,开基祖为“福建省汀漳道永定郡大街甲已街村人氏”。开基祖文彩,来开基台湾嘉义菁仔市街,明玑份基水函口街,土名西门内一三七番地。其中在“份基水函口”开基祖是十二世明玑。
这支罗姓来自永定哪个聚落,“大街甲己街村”是否今大溪乡莒溪村,待考。
原罗氏民居旧址2、阮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阮氏,在城户口甚稀,丰田里上湖雷、太平里长流户口尚多。”在《阮氏历代族簿》中,记载自已这一支系是由“唐山福建省汀州永定县胡来谷箕柯老屋分出来台祖传下”。开台祖为十五世,“十五世刚创(应为谥号,后面“望峰”为名—作者注),妣阙孺人。望峰带有五子渡台湾,阙婆太无来台湾,祖坟葬在竹回番仔坑。生四子:亮易、凤易、福易、庆易。”
“胡来谷箕柯”这个奇怪的地名,应为湖雷镇某自然村,待考。
3、苏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苏氏,住金丰里之苦竹、南溪、陈东坑、古通;丰田里之抚溪、中在,其户口之盛,人才之多,以苦竹、南溪、中在为最。”
《苏氏族谱》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苦竹乡大旧德大圳下圳下祠”。《苏姓族谱》记载的系谱是:“一世祖阿毅公,即九三郎阿毅公派下汀州府永定县苦竹乡田楼。十九世祖:招兰、成招两兄弟混乱来台,为渡台始祖。后裔居于新竹县。”《苏氏手抄族谱》记载祖先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许德村圳下厝乡人氏移居”,后裔居台中县。前面两种族谱明确祖籍为永定县苦竹乡;最后一种为“金丰里许德村圳下”可能是苦竹乡圳下。古竹原称苦竹,历史上属于永定县金丰里。位于永定县东部,与南靖县只一山之隔。古竹苏氏在清代大量迁往台湾谋生。
4、魏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魏氏,住金丰苦竹、黄竹烟;丰田黄沙、太平、大坪头等处,户口不多。”
《四余堂族谱(魏氏)》记载祖先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风里黄德轩人氏”,“金风里”当为“金丰里”笔误。“黄德轩”可能是一个楼名,也可能是今古竹黄竹烟,具体地点待考。《魏氏家族谱》记载开台祖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枯竹村坪洋树下人氏”,来台祖为十五世愧文公、汝化公、汝戚公、十四世泼公、漕公、外侠公、飞凤公等人。这个族谱里的“枯竹村坪洋”,为今天古竹乡坪洋村。所以基本确定,魏姓来自古竹乡。
5、翁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翁氏,住金丰里月流、黄泥坪;丰田里白崇下等处,户口不多。”
《渡台祖翁珍友之派系翁氏族谱》记载的祖籍地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即今天大溪乡之黄泥坪自然村。
6、巫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巫氏,在城式微,分住溪南、桃坑、枪子畲;丰田溪口、罗滩、盘龙窠、井头,惟金丰里泰溪户口不多,人文最盛,有‘一门三进士,兄弟两翰林’之称。”
《巫氏历代族谱》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泰溪里碑”。“泰溪”应为今天“大溪”之谐音,由此可以确认其祖籍在今天的大溪乡。另一种《巫氏族谱》记载祖先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太平里大溪元培社人氏”,虽然大溪乡不属“太平里”,而属金丰里,但永定巫姓主要在大溪,故这支迁台巫氏的祖籍地应为今天的“大溪”。这支巫氏祖先“携眷往台湾府居住,又迁彰化县淡水连堡圳头坑坪仔顶庄,谒积产业而居焉。”这册族谱还记载了开台的几位十一世祖名字、子孙等情况:
长房,名育斌,子孙在唐地;次房,名育圆,子孙在台地;三房,名育立,子孙在唐地;四房,名育元,子孙在台地;五房,名育才,子孙在台地;六房,名育英,子孙在台地。
开台十一世祖育圆,葬在台湾,后骨骸负回唐山安葬。开台祖十一世育元,系忠朴公之四子,原大溪元培社,后移居台湾。妣赖氏罔娘,谥慈敏,系娶唐地赖之女也……公生于康熙六十辛丑年(),卒于乾隆三十二()丁亥年,在台而卒,骨骸化火寄回唐山。
结合上面两种族谱可以明确,巫姓的祖籍地为今天的大溪乡大溪村。
7、吴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吴氏,未开邑前所住在城者(即田心堡),明清两代科甲仕宦乡贤循吏不乏人。现居各处者有溪南里:留斜、八坊、新寨;金丰里:奥香、西边、月流、东乡;丰田里:骊龙坑、老虎坪、罗滩;太平里:堂厦、南山坪寨;胜运里:汤湖、合头、调虞等处。户口繁多,人才甚盛为邑之望族。”
在检索到的吴姓家(族)中,以“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奥宥乡金丰里北山永衍坊”为祖籍地者较多。基本明确,这些吴姓的祖先来自今天湖坑镇奥杳村。有一种《吴氏族谱》原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私贤乡天德甲”。这里的“私贤乡”应为今天下洋镇思贤村之谐音而导致的笔误。这支吴姓的开基祖“于乾隆四十八年来台开基大甲,创业鸡隆,业落东部”,后裔居于花莲县。另一种《吴氏家谱》记载开台祖为来台祖十六世俊窓公,妣戴孺人,祖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太平庄”。“太平庄”可能为清代永定县太平里,但具体在今天哪个聚落,待考。由此可以明确:清代渡台永定吴姓来自湖坑镇奥杳村、下洋镇思贤村。其余待考。
8、许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许氏,其始祖六郎由江西入于粤埔之党坪,后迁居永定九坑乡,子孙繁衍分处于塘角里、象峰桥、赤竹窠、峰市、书园坑、白水磔、黄冈坪;丰田里大路背、深渡;太平里许家山等处。”
《许氏族谱》祖籍地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溪南里四徒里唐各村,又名唐各里”,开台祖为“二十一世祖朗众公”。从“溪南里”这个地名可以确定,这支许姓来自今天合溪乡溪南村。而“唐各里”应为县志中所载的“塘角里”。
9、游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游氏,城厢数户,溪南桃坑数户,惟金丰里泰西乡聚族而居,向称富庶。此外,太平里东坑及文溪亦有游氏,但不繁盛。”
一种《游氏家谱》载原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甲”,现籍为“台北县新店市安坑双城里”。族谱中的“大溪甲”即今天大溪乡大溪村。《游家族谱簿》原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甲南山坊”。这也是来自今天大溪乡大溪村的游姓。这本族谱还记载了渡台开基的过程:惟我始祖开基在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大溪甲南山坊……十四世祖光源公与诸兄长光景、光烈、光彩、光显公等同渡台湾,迄今余载矣。抵台之初,暂住深坑仔永定厝游厝庄,然后迁移台北永丰定居。光复后地名更改称谓“台北县中和市南势角”字外,南势角盖我祖兄弟和睦团结合作,初以农为业,勤俭持家,垦拓荒野变为良田,又在外南势角山麓建造游氏祖庙奉祠游氏历代祖宗,并筑广阔住宅供为子孙居住,延聘名师教导子弟,唯念世祖创业艰难,资以子孙可安居乐业……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明确,渡台的永定游姓来自今天大溪乡大溪村。
10、余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余氏,城厢户口不多,分处溪南里龙门、金沙、余坑里;金丰里湖山、洋多;太平里水车潭。”
族谱中以“洋陶里”这个地名出现最多。《新安堂立族谱》祖籍“永定县金丰里坝头洋陶里对坝万松楼”;《余姓来台族谱》所载祖籍为“福建省永定县南溪乡金丰里坝头村福兴楼”。并且记载了祖先开台的情况:“十三世祖我祖三房正月、正光兄弟和仝移居台地上溪水八理分保小南湾庄雷公崎,下号名上下高埔落业安居。”《余氏历代祖宗纪念》祖籍为“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坝头祥(阳)陶里对坝万楼”,并记载了祖籍“阳陶里”四世祖开创祖祠的结构为“坐已向亥兼丙壬分金上堂深二丈三尺四寸,座背九尺二寸半,大廿三……”
根据县志记载,上述族谱中的“洋陶里”可能为今天湖坑镇“洋多村”,具体情况待考。
11、曾姓
民国《永定县志》载:“曾氏,在城人口无多,溪南里湖角里、圆头山、仙师宫、凹背、湖洋里、九坑、鱼子寨、曾屋寨;丰田里溪口等处,户口则溪口较多。”
一种《曾家族谱》记载原籍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高头乡田窝坑祖厝”。这支曾姓“移居台湾省台南府嘉义县打籍东顶堡北庄人氏居住。现住址:台湾省台南府嘉义县大林镇三角里北势仔庄。……渡台于十七祖妈登玉公之妻携四子来台,移来登玉公之妻曾妈罗太孺人,长德成,次燕成,三亮成,四振同。”对这个记载补充的是《永定迁台曾氏派字系统表》,这里记载的祖先为“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金丰里高头乡田窝坑祖厝人氏,于乾隆十八年()由十七世登玉公夫人罗妈偕十八世四子来台,世居北势庄(现存属嘉义县大林镇三角里北势)”。所以可以明确,这支曾姓来自今天永定高头乡。
另一份曾姓家谱《(永定)曾氏雍睦堂题名谱》记载的原籍为“汀州府永定县太平寨汤头”,这个地名应为今下洋镇太平寨自然村。
综上所述,以福建永定为祖籍地的姓氏迁徙台湾的分布的区域有:湖坑镇奥香村、洋多村;下洋镇中川村、思贤村;苦竹乡、坎市镇、培丰镇文溪村、大溪乡大溪村、高头乡、金丰乡、仙师乡大阜村、合溪乡溪南村等
转载声明: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获得作者授权的媒体、网站,必须注明稿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