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旅游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近年来,漳州市南靖县以“福建土楼(南靖)景区”为龙头,整合县域内文化遗产、传统民居、山水田园等资源,发力全域旅游,从土楼“一枝独秀”迈向土楼观光游、田园生态游、乡村振兴游、红色体验游等业态“百花齐放”的大旅游格局。目前全县民宿共有多家,旅游产业收入逐年增长,年旅游收入达83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福建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为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土楼为龙头共享旅游红利

年南靖“两群两楼”共20座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旅游因此而兴。年,“福建土楼(南靖)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平均增长20%以上。越来越多南靖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但是,造访“世遗土楼群”的游客不断增长,对土楼本体的保护形成巨大压力,每年维护成本达上千万元,也给景区的承载力与服务能力带来更大挑战。南靖县土楼管委会副主任林颖彬介绍说,与此同时,南靖县域内现存的1.5万多座黄土夯就的土楼中,尚有诸多散落在景区外的土楼无人问津,旅游红利也未能惠及更多的当地群众。“与其简单地限流,我们希望依托南靖土楼自身强大的旅游IP与稳定的存量客源市场,辐射周边乃至全县,为南靖全域深度旅游植入更多新模式,更大程度地造福群众。”

由此,以“福建土楼”为龙头,全链条整合资源、创品牌的思路逐步落地。一方面,开创性地把书洋、梅林两个镇的7个景区村,委托给土楼管委会统一管理,有效破解制约土楼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系统、智慧景区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的承载能力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品牌建设,通过举办“世遗土楼、海丝文化”南靖高峰论坛、南靖土楼国际马拉松等一系列文旅体融合活动,进一步擦亮南靖“土楼”名片。

如今,塔下青普文化行馆、田中赋土楼群、通美云水谣庄园等一批以古村落为依托开发的文化游景点逐渐成熟。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的旅游新格局逐步形成。

南靖土楼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于不久前启动,在对全县现存的旧危、空壳化的土楼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选出10座土楼作为大赛改造主体,竞赛成果也将用以打造南靖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文物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于福建举办。“以本地作为‘世遗’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展示点为契机,我们也希望借由国内外专家学者等专业力量,进一步探讨和推动土楼的保护性开发与活化利用,着力将县域范围内土楼资源盘活起来,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从而惠及更多群众。”林颖彬说。

生态为底色山水含绿生金

“五一”假期,位于南靖县南坑镇的新罗村每日都能迎来两三百名游客。从城市中来的客人,在这一方山水田园中,或闲看日落、夜半观星,或漂流戏水、围炉烧烤,好生惬意。

新罗村沿溪而建,坐拥万亩树海竹洋,享有“省级生态村”的称号,周边还散落着世界上最小的土楼“翠林楼”、新月形土楼“半月楼”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这里户籍人口虽有多人,但常住人口仅有80多户,且多为老人,主要以传统的果蔬种植为生。

“这里拥有天然的生态资源优势,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要先形成业态,聚集人气,才能促进乡村振兴。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很有信心。”几年前,戴松涛来到这里,就被此间山水田园所吸引。年,戴松涛的公司与当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新罗村的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漂流项目和民宿“那寨”率先落地,带动周边10余位老人在家门口就业,也逐步吸引外出的本地人返乡开办民宿。

“我们不仅仅是做漂流和民宿。”这是戴松涛反复强调的,“我们希望能最大程度保留村貌,发挥其生态优势,深度挖掘在地资源,并依托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名片,承接更多与之相契合的业态,打造一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本地人乃至城里人回归,共同建设、振兴乡村。”

在翠谷绿林中练瑜伽、跳禅舞;于山水田园间体验田野研学;以村落为实践基地,将大学的建筑课堂“搬到”乡村建设一线……如今,除了游玩度假外,越来越多人发现这山水间一隅的更多可能性——依托在地文化旅游资源,已有来自教育、体育、食品、大健康等十几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业者达成意向在此设立工作室、实践基地,定期来此休憩、研学。

“绿色”是南靖的底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41%,空气优良率多年来保持在97.5%以上,稳居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并拥有“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土楼(南靖)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近年来,南靖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积极谋划对接一批项目,做好“生态+”文章,“绿水青山”正日益向“金山银山”转化。集咖啡种植、加工与观光、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南坑咖啡园,每天能吸引余名游客在此休憩;坐拥6万株樱花树的紫云山生态农庄,每年花季人流如织;兰花园、生态茶园等一批立足良好农业资源而生的田园综合体方兴未艾,而依托于丰富的原生态食材与“天然大氧吧”优势,康养旅游产业也逐步兴起,涌现出佰竹林、聚业长青、树海全息森林康养等一批龙头项目。年1—5月,完成文旅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37.5亿元。

本报记者黄如飞苏依婕通讯员张梦帆陈巧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