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客家土楼为什么要成圆形排列?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华安,永定等地。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已届“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福建土楼以分布广、保存完好而著称,是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华安,永定等地。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年“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图为大门入口。
坐落在村口的振成楼最为年轻,它于年破土,历时五年竣工,占地五千多平方米。建成后的振成楼,成为永定众多圆形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人称“土楼王子”。振福楼坐落在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以中国传统的《易经》八卦格局建造,计3厅96间。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寮村的一条狭长小山沟里,在高耸入云的半山腰处,由5幢土楼组成田螺坑土楼群。前低后高,从前厅到后厅堂层层而上,步步高升,高3层,每层22开间,共66间,占地平方米
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后年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调查,终于发现原由。图为田螺坑土楼群
年2月,永定发生七级大地震,位于震区楼顶的瓦片几乎全部震落,田里的泥浆喷起有数丈高。位于南溪南中村建于年的环极楼,楼门的上方裂开了一条大缝,长有三米多,宽大约有二十厘米。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地震过后,由于圆楼土墙的向心力和木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整座土楼安然无恙。
集庆楼结构十分独特,楼里底层内通廊式,全楼用72个楼梯分割成72个单元,木结构均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被称为“楼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楼”。该楼为央视大戏《下南洋》等电视剧主要拍摄点。
在永定范围内,无论是哪一座土楼,楼内的男姓居民只有一个姓,而且都是血缘关系较近的同宗同族人。一家之内,家长说了算,一楼之内或全村同族之内,族长说了算
永定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福建省龙岩市辖县,闽粤交界的边区。永定县历史悠久。原长期处于动乱状态,朝廷曾累派大军镇压甚至屠城,均无见效,乃于明朝成化十四年从上杭县分出置县,“永定”,意在“永远安定”,沿袭至今。
土楼风情街的演出